研制针对特殊细胞系或原代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主要有两种方法。*种方法是找到一个相关细胞类型的培养基已知配方,加入或不加。10%一20%的透析血清,在减少血清的同时.逐一或成组的改变培养基成分直到培养基达到所需的条件。这种方法zui初由Ham及其同事采用,通常能提供培养条件。如果发现一组成分在血清减少时起到补充的作用,那就通过单种成分的逐步逐一删除将活性成分从中筛选出来,然后寻找其浓度。 由于*种方法耗费时间长,使人们想到了第二种方法,即对现有培养基,如RPMI1640或DMEM与Ham’s F12的联合培养基加以补充,而且将加入成分的种类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,仅包括硒、转铁蛋白、白蛋白、胰岛素、雌激素、三碘甲状腺原氨酸、乙醇胺、磷酸乙醇胺、生长因子(EGF、FGF、PDGF、内皮生长添加物等)、前列腺素(PGE1、PGF2a)和其他有特殊功能的物质。通常对多数细胞而言,硒、转铁蛋白、胰岛素都很重要,但对其他成分的需求则差别较大。 1)无血清培养基的制备 使用无血清培养的时间还不长,*通用的无血清培养基还处在研究阶段,然而已开始有商品供选择,如MCDB、Ultroser系列无血清培养基等。 以Ultroser G为例,它包括有生长因子、附着因子、微量元素、激素、连接素、维生素6种物质;此外还含有抑制胰蛋白酶因子,便于用胰蛋白酶传代。ultroser G为冻干制品,溶解后可用微孔滤膜过滤除菌,储存于4℃;它的刺激生长作用相当于胎牛血清的5倍。 其他类型的无血清培养基在不断问世。如MEM Iscow!也是一种较好的粉剂无血清培养基,在MEM的基础上外加有转铁白蛋白、牛血清蛋白和黄豆脂质(Soybean Lipids)。毫无疑问,无血清培养基有很大的实用价值,而且是可行的,一定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。 但由于当前缺少广泛使用的定型无血清产品,在所需附加物有限的情况下,也可自行配制无血清培养基。培养用的细胞外基质(EcM)有时可以直接加入培养基内,但更常用的是使ECM贴附在细胞生长底物表面,生长表面用玻璃或是无毒的塑料材料均可。配制时要用超纯的试剂和水,小心配制含Ca 2+ 、Fe 2+或Fe 3+的溶液,防止产生沉淀。在碱性pH条件和有磷酸盐存在的时候,金属盐溶液会产生沉淀,特别是在培养基或盐溶液经过高压灭菌后更易产生,所以储存液中的阳离子必须保存在低pH条件下(低于6.5),并且保证无磷酸盐的存在。溶液必须经过高压灭菌或过滤消毒。通常的方法是I临用培养基之前再加阳离子,或者将各种组分配制成一系列的储存液,如:1 000x的矿物质和维生素,50x的酪氨酸、色氨酸、苯丙氨酸溶解于0.1 mol/L HCl中,100x的必需氨基酸溶解于水中,lOx的盐溶解于水中,还有其他的特殊辅助因子、脂类等配制成1 000X溶液。这些成分要按照正确的比例配制并稀释到zui终的浓度,然后检测pH和渗透压。 制备过程要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,具体制备程序如下: ①选择适宜的培养细胞外基质(ECM),按上述条件先配制储存母液。 ②使用前,储存母液用高纯度的蒸馏水稀释成O.1 mg/mL浓度的使用液。 ③使用液用0.22 μm孔径的微孔滤膜过滤除菌。 ④用吸管吸取使用液,均匀涂于消毒灭菌的细胞培养器皿的细胞生长表面。使用液的用量可按每cm2表面加50止的溶液,为保证其表面全部被溶液浸湿,用量可适当增减。 ⑤室温下静置5 min(使用胶原做基质时,可适当延长时间至24 h),然后吸出多余的溶液。 ⑥用灭菌蒸馏水(100μL/cm2)洗涤涂有ECM的表面,然后将水分尽量吸净控干。 ⑦根据不同细胞生长特点,接种适宜浓度的细胞进行培养。 |